苏州市提出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任务(苏州市提出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各县级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管委会;各市委办、各直属单位:

《苏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2022年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苏州市提出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任务(苏州市提出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月3日

苏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2022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工业数字化和数字工业化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和《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苏州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长点。我们将持续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以下简称“智能化转型和数字化转型”),并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重点,通过示范引领、平台赋能、政策保障,以智能化、数字化引领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夯实创新集群基础,持续提升“苏州制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以创建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为目标,到2022年推动实施5000个以上“智能数字化转型”项目,覆盖3500家标准以上企业,扩大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规模企业。新增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个、省市智能制造示范车间300个、省星级云企业100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项目10个、工业互联网有5个辅助节点用于识别分析。

三、工作任务

坚持问题导向、应用牵引、重点突破,夯实工作基础,落实“十大行动”,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一)诊断服务对接行动。

继续为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免费诊断服务。公开招标为全国优秀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商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提高诊断方案转化率和执行率,加快智能装备、先进工艺和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工业企业智能化转型。2022年,将为40家工厂、600家车间免费提供智能制造诊断服务。依托苏州智能制造集成开发中心等载体,为各类服务商和用户提供更精准、更快捷的对接服务,组织30余场专业供需系列对接活动。

(二)标杆示范引领行动。

以“设施高度互联、系统高度互操作、数据高度互共享、业态高度互操作”的建设理念,引导企业创新应用离散智能制造、流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集成和运用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装备、软件和控制系统,建设一批覆盖全省、市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全方位管理和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鼓励优秀企业特别是民营龙头企业打造全球“灯塔工厂”。到2022年,新增市级以上示范智能工厂2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标杆工厂10家、省市级示范智能车间300家,推动市级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企业建设40家。

(三)领军服务商培育行动。

对优质项目实施双向补贴政策,以目标绩效为导向,对实施解决方案并取得成效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同时,对认定的优秀服务机构给予奖励,降低企业转型成本,提高服务商参与度。积极性。支持大中型企业剥离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等科技业务,设立独立法人实体,向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输出解决方案和经验,提供专业服务。继续通过免费诊断等政府采购方式引领和撬动服务市场,培育一批产值过亿元的智能制造综合服务商和规模化服务客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2022年,新增20家“智改数字化转型”优秀服务商,评选一批服务输出标杆企业,着力培育地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交叉平台。

(四)工业互联网赋能行动。

推动综合性、特色化、专业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按行业输出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支持以开源模式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拓展平台生态。加快完善标识分析体系,结合行业需求试点推广标识融合应用,建立典型应用场景清单。积极培育工业信息安全保护星级企业。2022年,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项目10个,新增工业互联网资源池企业20家,工业大数据试点示范项目5个。新增标识解析二级节点5个,培育1至2个标识注册量、解析量全省领先的二级节点。

(五)企业分类推进行动。

聚焦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制造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等,实施分类政策促进融合发展,形成一批“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转型”行业解决方案。对标世界领先水平,支持行业龙头和骨干企业开展集成应用创新,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满足中小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等数字化需求,培育和推广低成本、模块化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中小企业核心业务能力上云,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按照“一链一平台”的建设思路,支持“链主”企业、第三方机构等构建平台生态系统,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配送等应用,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2022年,按行业制定中小制造企业“云平台”名录,新增星级云企业1000家。

(六)园区数字化转型行动。

支持各地将网络部署、公有云平台建设、数据采集传输系统部署纳入工业园区建设标准改造提升,推动园区加快数字化转型。支持平台企业、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组建联合体,对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企业实施内外部网络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推动园区产业链企业整体数字化升级。公园。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集群落地。以网络化数控等数控装备为基础,发展共享工厂、协同制造、柔性生产、众包众创、集中采集营销等新模式,提升区域制造资源和创新资源共享协作水平。培育“互联网+先进制造”特色基地(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2022年,新增1个省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试验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争创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验区。

(七)装备技术突破行动。

针对智能制造装备在传感、控制、决策、执行等方面的短板,探索完善揭晓引领机制,编制细分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推动自主可控工业级芯片的应用。支持智能制造装备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承担国家、省、市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发展智能网联装备,支持工业企业提高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数字化水平,研发推广新型智能制造装备。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保险补偿和激励政策,加快创新成果转化。2022年,新认定智能制造领域首台重大装备20台套。

(八)工业软件攻关行动。

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工业软件企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高等院校等,围绕“智能化转型和数字化”需求,加强自主可控工业软件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解决方案集成转型”。支持工业软件开源生态建设。加快突破工业软硬件、智能算法等核心技术,聚焦工业场景,推动工业仿真、数字孪生、运维管控等软件研发和产业化。推动更多工业软件进入国家和省级工业软件供给能力清单,鼓励制造企业使用目录和清单中的软件产品,推动“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转型”。2022年,建成2个省级以上工业软件协同研究和经验推广中心,推广工业APP300个以上,培育10家软件“领头雁”企业,1家工业软件企业晋升为市场。

(九)基础保障提升行动。

加大“千兆城市”和5G基站建设力度,支持企业内网利用5G、IPv6、工业无线等技术和新型工业装备转型升级,积极构建基于物联网的企业与企业的全面连接“网络+云+终端”的服务体系。支持重点企业打造5G内网改造标杆和5G全联接工厂,推动市级“5G+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创新推广。2022年,累计建设5G基站3.7万个,实现全市5G网络全覆盖、新建3个5G全联接工厂、5个5G内网改造标杆项目、1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

(十)政策宣贯兑现行动。

切实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继续用好贷款贴息和有效投资奖励补贴等政策,建立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增强企业获得感。上一年度贴息补贴将于2022年6月底前完成。坚持线上线下结合,采取多种形式精准宣传推广政策,开展区县“智慧转型向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旅游、园区旅游、集群旅游活动,宣传典型案例,解读相关政策,扩大示范带动效应,提高政策到达率。2022年,将组织100余场宣传实施活动,拍摄100部优秀案例微视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根据本行动计划,结合本地实际,加快制定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注重自上而下联动,完善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加快组织推进。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获得金融支持,完善相关支持政策,着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金融保障体系。

(二)强化人才支撑。

积极引进“智能转型、数字化转型”领域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人才、综合技能人才,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开展制造业“智能化向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试点,加强高职院校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实施数字化产业工人培训工程,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制造业数字化人才培训基地。

(三)狠抓任务落实。

探索建立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全市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转型”监测。建立情况报告制度,定期反映各地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各地、各部门要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工作责任,强化时间节点,结合工作目标加强考核监督,确保各项指标任务按时完成。

数据中心芯片缺货吗,数据中心 芯片
上一篇 2024-03-13 03:52:13
企业架构组织的创新能力如何提升(企业架构组织的创新能力如何体现)
下一篇 2024-03-13 04:13:32

相关推荐